top of page
Search Results
所有(163)
產品(60)
服務(31)
專欄/交流分享區 (57)
其他頁面 (15)
類型
類別
以空白搜尋找到 57 個結果
- 東網ON.cc 逾90%基層兒童奶類製品攝取不足 新手媽苦候諮詢1個月僅獲奶粉在 傳媒訪問 中·2024年8月4日逾90%基層兒童奶類製品攝取不足 新手媽苦候諮詢1個月僅獲奶粉|即時新聞|港澳|on.cc東網002
- ELLE 生酮飲食是什麼在 傳媒訪問 中·2024年8月4日生酮飲食是什麼 | ELLE HK000
- 晴報 增高發育︳別錯過發育黃金期 孩子增高要點食?在 傳媒訪問 中·2024年8月4日不少家長都希望孩子發育得越高越好,不過要讓孩子長高,除了鈣質,其他營養也對成長有幫助。香港社區營養師協會註冊營養師袁凱琪(Kiki)接受《晴報》訪問時表示,除鈣質外,維他命D及其他均衡營養的攝取其實對孩子的發育亦十分重要。對於部分孩子因有乳糖不耐的情況而無法經常喝牛奶,Kiki指出其實亦可考慮飲高鈣植物奶,如高鈣低糖豆奶等來補充鈣質。此外,還有一些高鈣食物其實比想像中多。 吸收鈣質 飲食選擇多 據衞生署資料顯示,小孩在不同年齡階段的每天鈣質建議攝取量均有不同,相關建議如下: • 4-6歲:800毫克/日 • 7-10歲:1,000毫克/日 • 11-13歲:1,200毫克/日 • 14-17歲:1,000毫克/日 對小孩而言,足夠的鈣質攝取是促進發育及身高的重要元素之一。事實上,在人體的所有礦物質中,以鈣質含量最高,當中大部份是儲藏於骨骼和牙齒裡(骨鈣),餘下的則在血液中(血鈣)。血鈣比例雖小,卻有幫助身體血液凝固、肌肉收縮等重要作用,故人體需要維持一定的血鈣水平,如果持續缺鈣,有機會患上低血鈣症,影響血液凝固及心臟肌肉收縮,同時骨鈣亦會被提取到血液中,以維持血鈣的水平。骨骼因此失去過多鈣而變得疏鬆脆弱,甚至容易折斷。 香港社區營養師協會註冊營養師袁凱琪(Kiki)接受《晴報》訪問時指,要促進孩子長高,充足的鈣質攝取是必須的。當中,孩子每日應最少攝取兩份奶類或代替品,如高鈣牛奶、加鈣豆漿、加鈣植物奶、芝士或乳酪等。同時亦應多吃鈣質豐富的食物,如波菜和豆腐: 1份奶類及代替品相等於: • 1杯(240毫升)低脂奶/高鈣植物奶例如燕麥奶、杏仁奶等 • 2片低脂芝士 • 1小盒(150克)低脂純味乳酪 其他高鈣食物: • 高鈣蔬菜(芥蘭、菜心、秋葵、毛豆、小白菜、西蘭花、波菜):每碗約100-200毫克鈣 • 板豆腐、豆腐乾3片:每份約200-300毫克鈣 • 蝦米兩湯匙(約20克):每份約100毫克鈣 • 小魚乾兩湯匙(約20克):每份約100毫克鈣 • 黑/白芝麻一湯匙:每份約50-100毫克鈣 • 杏仁兩湯匙:每份約50-100毫克鈣 • 奇亞籽一湯匙:每份約50-100毫克鈣 維他命D攝取不足致佝僂病 除攝取鈣質外,Kiki指出攝取足夠的維他命D也十分重要,因維生素D幫助腸道吸收鈣質,維持血液中鈣、磷的正常水平,令骨骼強健。相反,如孩子在成長期間長期缺乏維生素D,則可能導致佝僂病,骨骼不能正常鈣化以致變軟、變形,容易骨折,患者亦會出現生長遲緩和因低血鈣水平而引致痙攣,因此她建議家長可透過以下途徑讓孩子攝取維他命D: 飲食攝取: • 油性魚:三文魚、鯖魚、沙甸魚等 • 含維他命D的食物:奶類、肝臟、蛋黃、蘑菇等 接觸陽光: • 每星期兩至三次,每次5至15分鐘讓陽光照射到臉部、手臂和手部。皮膚膚色較深的人士,或會需要陽光照射較長時間。而冬天陽光較溫和,皮膚同樣需較長時間被照射; • 同時亦可在戶外的陽光下進行進行健骨運動,促進皮膚合成維他命D,幫助鈣質吸收,建議每星期可進行3次健骨運動,每次1小時,以加強骨質密度,相關運動最好包括跑步和跳躍等動作。 孩子要增高 1日3餐點食好? Kiki亦特別設計了以下一份高鈣餐單供家長參考,餐單中的食物均有助孩子健康發育長高: • 早餐:1杯高鈣低糖豆漿 + 1個三文魚飯糰 + 1隻熟雞蛋(連蛋黃) • 午餐:1份日式燒鯖魚便當 + 1碗毛豆 • 下午茶:1杯低脂乳酪(150克) + 1碗藍莓 • 晚餐:1碗飯 + 西蘭花炒五香豆乾 + 蝦米肉碎炒小白菜 餐單中的高鈣低糖豆漿及低脂乳酪,屬於每日建議兒童攝取的「奶類或代替品」;毛豆、西蘭花、五香豆乾、蝦米及小白菜則為高鈣食物;三文魚飯糰、雞蛋及鯖魚則含有豐富維他命D。 這份餐單除了提供足夠鈣質外,Kiki指出亦滿足了香港健康飲食指引建議的兒童5大食物種類和份量的均衡營養攝取需要,對於兒童成長、預防長期疾病和維持健康有幫助。餐單中的三文魚和鯖魚等亦含有omega 3,每周進食兩至三次含omega 3食物也有助保護心臟健康。 3類食物忌過量 至於以下食物,Kiki表示應避免讓正在發育的孩子過量食用,因有機會阻礙他們身體吸收或增加流失鈣質: • 過量肉類 • 高鈉 (鹽) 飲食如加工肉類、鹹蛋、即食麵或豉油等 • 避免大量飲用含咖啡因的飲品如濃茶或咖啡等 增高發育︳別錯過發育黃金期 孩子增高要點食? 無需餐餐飲奶營養師教食1日3餐︳附鈣質每日建議攝取量 - 晴報 - 健康 - 飲食與運動 - D220925 (skypost.hk)002
- Yahoo 【消滯食譜】中秋食滯咗?呢款糖水幫助消化兼消滯在 傳媒訪問 中·2024年8月4日【消滯食譜】中秋食滯咗?呢款糖水幫助消化兼消滯! | Yahoo Hong Kong003
- am730 疾疾,護心法現身! 營養師教你6點揀啱護心食物在 傳媒訪問 中·2024年8月4日疾疾,護心法現身! 營養師教你6點揀啱護心食物 | am730000
- 經濟通etnet 增高方法 │ 16歲少年呻遺傳不到父母身高,僅156cm感自卑焦慮!醫生揭一習慣致矮!即睇營養師推介長高飲食!睇埋木村女兒增高秘技在 傳媒訪問 中·2024年8月4日增高方法 │ 16歲少年呻遺傳不到父母身高,僅156cm感自卑焦慮!醫生揭一習慣致矮!即睇營養師推介長高飲食!睇埋木村女兒增高秘技 | 健康解「迷」 - 醫學通識 - 健康好人生 | etnet 經濟通|香港新聞財經資訊和生活平台001
- 香港電台RTHK 有營煮意 - 醫生與你(番薯紅蘿蔔蕃茄湯+痛風飲食資訊)在 傳媒訪問 中·2024年8月4日註冊營養師Kiki和大廚Jacques一起煮番薯紅蘿蔔蕃茄湯,並分享痛風飲食資訊。進入影片了解這個湯水的營養價值。 archive.rthk.hk/mp4/tv/2021/MEDICT2021M03900181.mp4001
- 「Share The Love」慈善烹飪班在 傳媒訪問 中·2024年8月4日Kiki和Bonnie營養師受邀出席宣明會最緊要夠營活動並即場示範製作兒童健康美食南瓜香蕉pancake和白汁西蘭花肉丸意粉。 慈善活動回顧|信興廚藝中心、世界宣明會及香港社區營養師協會舉辦「Share The Love」慈善烹飪班 - shemom 新手媽媽陪伴BB成長的最佳導師 宣明會舉辦烹飪班 助本地基層兒童改善營養不良 (worldvision.org.hk)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9aN1vEo659jHooRV/001
- 健康創富 從懷孕、餵母乳到副食品 伴嬰幼兒走過抗敏路在 傳媒訪問 中·2024年8月4日嬰幼兒食物敏感最常見的輕度症狀包括出紅疹,或眼睛、臉部、嘴巴等部位腫脹,亦會有肚痛、腹瀉、嘔吐等中度症狀,嚴重者甚至可能會出現喉嚨腫脹、呼吸困難及產生過敏症休克而失去知覺。絕對不能忽視過敏所帶來的潛在危機,且聽註冊營養師對媽媽在懷孕和餵哺母乳階段的飲食建議。 懷孕期戒口與營養均衡的困惑 為避免敏感,有些媽媽會考慮在懷孕時就開始戒口,就算自己本身沒有食物敏感問題,如果對嬰幼兒有潛在影響便一律戒吃,務求達到「全方位保護」。惟懷孕期間過分戒口不但無助打好預防根基,反會導致媽媽欠缺營養而適得其反。註冊營養師梁穎恩提醒,倘若孕婦在飲食上沒甚麼顧忌或敏感情況,就要適當地接觸不同食物,避免偏吃而出現營養不均衡。至於懷孕期間,哪些食物能吃、哪些是大忌,不妨多諮詢註冊營養師的意見,一解飲食選擇上的疑難。 有數據顯示,孕婦每星期進食3次每片100克的油脂魚類,如含較多DHA的三文魚、沙甸魚、鯖魚、黃花魚等,或有助減低嬰幼兒將來有濕疹(Eczema)的風險。梁穎恩註冊營養師又談及,不少孕婦只集中進食某一兩種蔬菜,其實亦談不上營養均衡,建議參考「彩虹蔬菜」的法則,多進食不同顏色的蔬菜,吸收各種重要營養,對媽媽與嬰幼兒的健康皆有莫大裨益。 致敏食物作祟 隨時經母乳影響嬰幼兒 懷胎10月,終於盼到腹中寶貝出生,這時又要面對可能致敏的關卡:媽媽的飲食吸收隨時會透過母乳餵哺誘發嬰幼兒敏感,舉例說假如嬰幼兒本身對牛奶敏感,而媽媽從日常飲食中攝取到任何牛奶或奶製品,敏感可能隨時敲門而來。除了常見的牛奶、芝士,其實曲奇餅、朱古力等零食也有可能加入牛奶成分,令媽媽不經意間攝取到相關致敏原。每次選擇食物時,不妨先參考食物營養標籤,檢查有否致敏成分便能吃得安心。再者,就算避開所有致敏成分,也要留意整體攝取的營養是否均衡,從而考慮在其他可替代的食物來源中吸收相關營養。譬如媽媽在不喝牛奶的情況下或會缺乏鈣質,這時可飲用添加鈣質的植物奶。但有些媽媽對豆類食物敏感,可能連豆奶都不能喝。亦有調查發現如果嬰幼兒對牛奶敏感,有10至35%機會同時對豆奶敏感。因此媽媽宜小心選擇飲食的種類,並留意替代食物要吃多少才達到足夠的分量。 梁穎恩註冊營養師提到,她遇過不少媽媽求助,表示自己餵哺母乳後,嬰幼兒出現嘔吐、腸胃不適等情況,媽媽更一度懷疑自己的母乳是否出了問題。首先媽媽不用太過焦慮,嬰幼兒或會受早產等原因影響而令腸胃發育不完整,無法代謝母乳當中的蛋白質和脂肪,因此才出現敏感。遇上類似情況媽媽應及早求醫,或諮詢註冊營養師意見尋求適切協助。 選對時機 讓嬰幼兒接觸半固體食物 要預防過敏,切忌不可讓嬰幼兒早於4個月,或遲過6個月接觸半固體食物。4個月大的嬰幼兒消化及免疫系統仍未成熟,太早餵食半固體食物反會增加嬰幼兒出現肚瀉或過敏的風險。有的媽媽或懼怕敏感而拒絕讓嬰幼兒接觸牛奶、雞蛋、麵包等容易致敏的食物,其實除非已確知孩子有敏感問題,否則應儘量在嬰幼兒1歲前接觸相關食物,以評估敏感的可能性,當中又不妨加入鐵質豐富的食材。梁穎恩註冊營養師建議,媽媽一開始可以循序漸進地將少許食物貼近嬰幼兒嘴唇邊,觀查有沒有異樣再慢慢放到舌頭處,沒問題才讓孩子吞嚥。 現時,只有少量研究指出,母乳或有助預防敏感。但由於母乳仍然有很多好處(例如含有許多抗體和免疫球蛋白),所以都建議由出生起至少4至6個月內都以母乳餵哺嬰幼兒。當從母乳轉用配方奶粉時,若嬰幼兒有過敏反應,亦可考慮選用含水解蛋白成分的配方奶粉。梁穎恩註冊營養師解釋,水解蛋白有助切斷蛋白減少其體積,出現敏感的機會亦大減。嬰幼兒是否對牛奶蛋白敏感取決於當中胜肽鏈(Peptides)的大小,一般來說10,000至70,000道爾頓(Dalton)是屬於容易致敏的分子大小範圍,普通牛奶介乎14,000至67,000道爾頓,正正處於該範圍內;而大部分含水解蛋白成分的配方奶粉則少於5,000道爾頓,有助降低致敏風險。 從懷孕、餵母乳到副食品 伴嬰幼兒走過抗敏路 (healthplus.hk)000
- Oh爸媽 奶製品調查|揭市面植物奶不含奶成分 營養師:難完全替代牛奶在 傳媒訪問 中·2024年8月4日在飲食健康、環保和素食的風潮下,聲稱「可替代牛奶」的植物奶愈來愈受歡迎,不少連鎖咖啡店和餐廳均推出以豆奶和燕麥奶製作的食品和飲料。根據市場調查公司預測,全球對「奶製品替代品」的需求,將以每年增加一成二的速度增長,預計至2028年,可達逾520億美元 (約4,000多億港元)。日前《星島日報》調查市面上多款植物奶,發現植物奶實際由水和植物原料製成,不含鮮奶成分,即使後來添加更多主要的營養,但被吸收率不及鮮奶;有營養師指,植物奶和鮮奶難以互相取代,各具優缺點,強調均衡飲食的重要性。 《星島日報》記者調查超市所販賣的鮮奶和植物奶,按鮮奶、豆奶、燕麥奶、杏仁奶和米奶分成5個類別,在各類別中抽取五款產品,按其營養標籤,計算每100毫升所含的各項營養值,取得每項的平均數值後,再將該數字與其他類別的平均營養數值對比,希望藉此公平地比較市場上的產品。經對比後,發現鮮奶的膽固醇、熱量和總脂肪最高(見表)、豆奶和鮮奶在蛋白質含量上取勝、燕麥奶則含較高的膳食纖維,而米奶有最高的碳水化合物。除去米奶,其餘植物奶的鈣質和鮮奶數值相近。 鮮奶、米奶、豆奶、燕麥奶、杏仁奶 的營養數值: + 2 水和植物原料製成 只宜作輔助飲食 不少品牌以「牛奶代替品」及「媲美真牛奶」等作宣傳,但事實是否如此?《星島日報》記者翻查資料,歐洲曾有一對長年茹素的夫妻,由孩子在3個月大開始,只餵其飲植物奶,4個月後孩子因「營養不足」離世。有營養師解釋,「植物本身不會產奶,經後天加工製作出與奶相似的濃稠液體,或許稱為『飲品』會更為恰當。」他提到,嬰幼兒成長需要均衡的營養,植物飲料只適宜作輔助飲食,無法完全代替牛奶。 據了解,植物奶不含奶,而是由水及豆類、堅果或是穀類等植物原料製成,大致可分為乾法和濕法加工。前者將原材料浸泡後濕磨,有時會添加酶來分解出特定成分,如碳水化學物和蛋白質;後者則將原料磨成粉,分離出當中所需配料後,再與水混合。兩者提取出的液體,會再添加糖分或其他營養成分,並以均質處理,縮小脂肪面積,使脂肪不易分離,其後加熱處理後進行包裝。多數的植物可常溫保藏,保質期限較鮮奶長。 + 1 歐盟研禁植物奶以奶製品宣傳 成分表上,各植物原料的含量不高,如燕麥奶的燕麥含量大多只有一成多,杏仁奶則是接近一成。事實上,歐美等地近年也就「植物奶」一詞進行激烈爭論,歐洲法院在2017年認定,只有動物牛奶的產品廣告能使用「牛奶(milk)」等字眼,及後在2020年底初步通過「171號修正案( Amendment 171)」,該議案一旦通過歐盟委員會等批准,將嚴格禁止植物奶使用會令人聯想起奶製品的宣傳手法和包裝。此舉引起植物奶品牌發起「反植物奶審查」行動,強調植物奶更具環保效益,業界的行銷手法只是為了表達與牛奶的差異。 惟從營養學上的角度來看,兩者並無牴觸,製作原料的不同,能為人體供應不同的營養價值。消委會曾在《選擇》月刊內解構部分植物奶的特質,例如豆奶營養價值與牛奶最相近、米奶適合有食物敏感人士飲用、燕麥奶和杏仁奶則分別含水溶性纖維β-聚葡萄糖及不飽和脂肪,有助促進心血管健康;整體而言,植物奶的好處是不含膽固醇、卡路里較低,但蛋白質、鈣和維他命B12含量不及牛奶。 後加營養被吸收率不及鮮奶 市民一般為了蛋白質和鈣質飲用牛奶,從實際產品的營養數值比較,鮮奶的蛋白質為3克,較燕麥奶、杏仁奶和米奶高出至少一倍,與豆奶則相近,不過當中也有潛藏的食用規則。香港社區營養師協會主席梁穎恩指,牛奶蛋白質內的氨基酸較為優質,飲一款已集齊人體所需的多種「完全蛋白質」,若要以植物奶替代,必須同時攝取不同類別的植物性蛋白質,例如穀物和豆類等。 至於鈣質,燕麥奶含127毫克,豆奶和杏仁奶則與牛奶相近,約在110多毫克,而米奶只有當中約五成至六成。有營養師指,植物奶的鈣質本身較低,豆類雖然鈣含量較高,但在製作過程中,大部分鈣質已被過濾出去,留在「豆渣」內,植物奶含的鈣質是後期添加的;即使數值相近,亦要考慮人體的吸收率,動物性的鈣質比植物性的更易被吸收,曾有研究指,人體對奶製品的鈣吸收率達三成或以上,但普遍只吸收到其他植物奶的兩成至三成,只有豆奶的吸收率能與奶製品相比。 ^市面上奶類製品林林總總。資料圖片 米奶含較高碳水化合物 此外燕麥奶和米奶的碳水化合物,分別為6.96克和11.1克,比鮮奶和其他植物奶高出不少,飲用一杯約200毫升的燕麥奶和米奶,所攝取的碳水化合物約為14克和22克,營養師指,若有管理體重,最好在飲用一杯後,少吃三分一碗至半碗白飯,否則容易在不知不覺間攝取過量澱粉。梁穎恩亦提醒,控制血糖者應要特別留意。 「目標是補充每日所需的營養。」梁穎恩強調,最理想當然是均衡飲食,如想飲用牛奶,可考慮脫脂和低脂的牛奶飲品,也可根據個人需要飲用植物奶。不過她提到,很多植物奶的營養素已被稀釋,亦即直接食用燕麥所攝取的營養成分,遠比飲用燕麥奶高;另一營養師也指,要攝取最多的營養成分,可直接服食燕麥和堅果等,舉例燕麥含β-聚葡萄糖(Beta-glucan),研究指每天攝取3克,或可降低血液中的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5%至10%,一般約200毫升的燕麥奶只能提供1克,但200克的燕麥片卻可供應10克。他也指,部分植物奶為了迎合大眾口味,添加糖、油和穩定劑等,市民選購前應注意成分和營養標籤。 ^香港社區營養師協會主席梁穎恩 獲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奶製品調查|揭市面植物奶不含奶成分 營養師:難完全替代牛奶 | 健康百科 (ohpama.com)000
- 小童群益會 運用親子溝通方法,改善孩子偏食習慣在 傳媒訪問 中·2024年8月4日許多小朋友都有偏食的問題,令一眾家長非常頭痛。今天我們邀請到註冊營養師梁穎恩,分享三個親子溝通的方法,有效改善小朋友偏食行為,還有Bonnie會分享可以促進小朋友腦部發展的食物。 香港小童群益會賽馬會「兒家傾」親子溝通計劃 (bgca.org.hk)000
- TOPick 兒童健康|嬰幼兒口腔腫痛唔食嘢可大可小 營養師薦餐單紓緩痛楚增食慾【內附食譜】在 傳媒訪問 中·2024年8月4日營養吸收對其成長發展尤其重要,若不幸生痱滋,甚至因手足口病以引起口腔潰瘍,紅腫刺痛的感覺可導致進食及吞嚥困難。幼兒持續進食過少食物的話,或面對營養不足、體重急降的危機,家長要小心!針對此問題,註冊營養師梁穎恩(Bonnie)特別設計了易食兼有營養的餐單,並教家長一些餵食宜忌貼士。 半歲應開始加固 嬰兒達半歲左右就需要加固,因餵食純母乳並不足以應付其鐵質需求。Bonnie指當嬰兒開始進食固體食物後,家長宜多留意各種營養攝取和食材份量。 5大食物組別包括穀物、肉、蔬菜、水果、奶類都需要均衡進食,方能全面補充所需營養,如肉類所含的鋅對成長發育、腦部發展、提升食慾有正面幫助,鈣質有助牙齒生成和長高,蛋白質則與免疫力息息相關。 口腔腫痛宜選冰冷及稔身食物 由手足口病引起的口腔潰爛、腫痛會影響吞嚥,使嬰幼兒食慾大減。惟治療及康復可長達一星期,若嬰幼兒持續拒抗進食,短時間內即可導致營養不足、體重下降或便秘等問題,故家長不容忽視。 Bonnie提醒家長可多留意食材選擇和製法,除了宜準備高能量、高蛋白質的食物,冰凍、軟身食物也較易入口,如凍希臘乳酪、麥皮、豆腐等。 若家長想暫時轉為全餵奶粉或母乳,要注意奶粉沖泡後應放涼才飲用,否則太熱也會弄痛口腔。但Bonnie建議家長宜盡量以固體食物為主食,含高蛋白質和鐵質的食物如牛奶蒸蛋,亦是易入口的好選擇。 ▲ 註冊營養師梁穎恩指出牙時也有機會令牙齒腫痛,但此情況未必會令嬰幼兒抗拒進食,反而想吃一些較硬身、冷冰的食物。 切忌含冰餵雪糕 部分家長平常煮食時可能會加薑黃粉、黑椒粉等,Bonnie指此時也要避免這類刺激性食物,同時較酸的生果如橙也應避吃,因有機會刺激口腔,加劇痛感;有家長指若嬰幼兒口腔腫痛,可餵食冰淇淋或含冰塊紓緩徵狀,Bonnie並不建議這些做法,因冰淇淋含菌量高有機會誘發肚瀉,冰塊則有哽塞風險。 三餐餐單推介 針對受口腔腫痛困擾,食慾不振或難以吞嚥的嬰幼兒,Bonnie設計了以下餐單。不但較易進食,也可補充足夠營養: 早餐: • *牛奶香蕉麥皮 材料:全脂牛奶240毫升、4湯匙即食燕麥、半條香蕉,可加適量橄欖油增加能量;或 • 芝士方包牛奶 材料:忌廉芝士半湯匙、方包一塊、牛奶適量 早餐須攝取足夠穀物及蛋白質,麥皮及浸軟後的方包較軟身,容易吞嚥。香蕉甜味可增加食慾,而芝士則可補充蛋白質,有助提升免疫力。 ▲ 可將一些較甜的水果如蘋果、梨、士多啤梨打成果蓉並放入冰箱,冰凍的食物減輕口腔腫痛 午/晚餐: • 南瓜三文魚菠菜粥 材料:南瓜半碗、三文魚2湯匙、菠菜細半碗,可加適量橄欖油增加能量;或 • 紅蘿蔔菠菜蛋花粥 材料:紅蘿蔔3湯匙、雞蛋1隻、菠菜細半碗,可加適量橄欖油增加能量 午晚餐宜均衡配搭蔬菜、肉及穀物類,方能全面補充營養。菠菜稔身容易進食,而南瓜、紅蘿蔔含豐富維他命A,對黏膜組織修復有正面幫助,三文魚則含Omega-3脂肪酸,有助提升免疫力。 4款營養小食 患口腔腫痛的嬰幼兒三餐進食份量不多,家長亦可選擇餵適量小食,以下小食全以補充蛋白質為大前提。 • 全脂希臘乳酪 • 豆腐花 • 牛奶蒸蛋 將120毫升牛奶及1隻雞蛋攪拌後,蓋上保鮮紙蒸熟。純蒸蛋或不夠營養,添加牛奶可補充蛋白質及鈣質 • 香蕉或蘋果奶昔 將240毫升全脂牛奶加入半隻香蕉或半碗蘋果攪拌,增加甜味吸引食慾 兒童健康|嬰幼兒口腔腫痛唔食嘢可大可小 營養師薦餐單紓緩痛楚增食慾【內附食譜】 - 香港經濟日報 - TOPick - 親子 - 兒童健康 - D240314 (hket.com)001
bottom of page